中評社北京8月5日電/網評:全運會彰顯大灣區協同發展新格局
來源:大公報 作者:梁幸發
第十五屆全運會進入百日倒數。這是全運會首次在廣東、香港和澳門三地聯合舉辦,對於香港而言,這不僅是一次展示其組織大型國際體育賽事能力的機會,更是一次推動區域合作、促進體育和旅遊發展的大好機遇。
本屆全運會破天荒地由粵港澳三地共同承辦,反映中央對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視和高度期望。這場國家級體育盛事,也可以理解為大灣區總體實力的一次展現,以及對三地協同機制的一場考驗,香港需要把握箇中機遇,把全運會轉化成說好“中國故事”、“香港故事”的新資本。
跨境組織 提前謀劃
首先,今屆全運會一大亮點是展現粵港澳在協調和跨部門合作上的能力。例如公路單車男子個人賽的比賽路線,便是從珠海出發,經過港珠澳大橋串聯珠海情侶路、澳門大橋、香港迪士尼樂園、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等地標,全程230公裡,成為三地聯動的標誌性項目。與單純的長途公路單車賽相比,本項賽事重點更在於跨境組織、多方協調、提前謀劃,需要主辦方事先打破粵港澳三地及港珠澳大橋的通關難題,就比賽路線、交通疏導、醫療保障、邊檢海關前置檢查、賽事人員閉環管理等重點環節做好前瞻性部署。
這是全運會首次有如此大規模的跨境賽事,考驗的是三地不同部門長時間的緊密聯繫,以及協同機制上的推進。自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開始以來,強化規則銜接、機制對接一直是灣區建設的關鍵,此不僅限於經濟層面,也涉及三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人文交流。是以今屆全運會成功與否,一定程度上正取決於大灣區規則銜接和機制對接的融合程度,三地跨境合作越暢通無阻,便越能提升賽事效率,也會為未來粵港澳協辦更多大型跨境活動奠定良好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