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22日電/網評:強化灣區疾病應急協同機制
來源:大公網 作者:吳傑莊(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立法會議員)
廣東省近日爆發經蚊子傳播的傳染病基孔肯雅熱,引起社會關注,據報當地個案由外地輸入引起,香港衛生防護中心表示暫未錄得確診個案,但已為應對輸入風險做好準備。這次內地發生疫情不僅對當地居民的健康和生活產生影響,也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公共衛生安全敲響警鐘。
基孔肯雅熱作為一種蚊媒傳染病,傳播範圍廣、速度快,在大灣區人員和物資流動頻繁的背景下,極易跨境擴散。筆者認為,事件凸顯出強化粵港澳大灣區公共衛生應急協同機制的緊迫性和重要性,應該盡快提出相應措施,提升大灣區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進一步保障居民健康和社會穩定。
統一監測標準共享資訊
首先,在預防工作上,粵港澳三地政府應加強跨境疫情監測合作,建立統一監測標準和資訊共享平台。包括協商制定統一的傳染病監測標準,涵蓋監測指標、數據收集方法、報告流程等,消除因標準差異導致的資訊溝通障礙,實現疫情數據即時互通,如病例數量、傳播範圍、病毒變異情況等,使三地能夠同步掌握疫情動態,為協同防控提供數據支持。
同時,強化口岸聯合檢疫,在粵港澳大灣區各口岸,如機場、港口、陸路口岸,加強聯合檢疫力量。增加檢疫人員配備,引入先進檢測設備,提高檢測效率和準確性。
另外,基於基孔肯雅熱等蚊媒傳染病的傳播特點,三地應聯合開展蚊媒監測工作。建立跨境蚊媒監測網絡,在大灣區邊界區域、交通樞紐周邊、人員密集場所設置監測點,定期監測蚊蟲密度、種類分布和帶毒情況,及時採取針對性的滅蚊措施,降低疫情傳播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