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圖:陳凱倫的母親巢湘玲(左)與父親陳亮明(右)。右圖:陳凱倫身後的大樹旁,正是她母親巢湘玲當年的情報站所在地。(圖片來源:大公報) |
中評社北京7月30日電/據大公報報導,在中國抗戰的歷史長卷中,香港雖淪陷於日寇之手,但香港市民從未屈服,一直用不同方式奮勇抗戰。
80多年前,一場文化名人大營救震驚世人。中共地下黨員與愛國青年巧妙配合,將800多位文化名人、民主人士安全送出香港,創造了一出救亡奇跡。
從放哨的少年到參與秘密行動的戰士,香港市民積極投身抗戰,他們的故事見證著這片土地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正如東縱後人所說:保家衛國,香港人從未缺席!
“我們東縱後人,就是不能讓人給看扁了。”《大公報》記者第一次跟陳凱倫女士長談,是在去往長洲的渡輪上,當日香港發出黃雨警報,風高浪急,74歲的陳女士握著記者的手侃侃而談。
父母投身抗日 戰火共諧連理
“我身體跟我母親一樣好。”陳凱倫說,“她剛生完姐姐12天就被日軍關入監獄,雖受盡折磨,卻也幸運的沒有落下病根,96歲才離世。”船艙外電閃雷鳴,陳凱倫說得雲淡風輕。
陳凱倫的母親巢湘玲,自幼追隨哥哥參與抗日救亡運動。哥哥於港督府工作,同時作為一名中共地下黨員,他的家也成為了粵南省委的聯絡點。省委同志們來開會時,十幾歲的巢湘玲假裝周圍玩耍,幫手放哨。當被問及母親做這些工作時的確切年齡時,陳凱倫笑著說,由於當時的法律規定,16歲以下被抓不會入罪,所以母親“16歲”了好多年,以至於最後不太記得自己的確切年紀。
1939年,在抗日戰爭最高潮時,香港學生賑濟會組織大批香港青年,北上湛江等地宣傳抗日。在此團中,巢湘玲與來自長洲的抗日青年陳亮明相識,後結為夫妻。1941年,日軍占領香港不久,身為地下黨員的兩人便分別參與了秘密大營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