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29日電/據文匯網報導,為帶動本地醫療教育和研究發展,香港特區政府醫務衛生局聯同醫院管理局,以及香港大學和中文大學兩所醫學院合作,為融合臨床及教研工作於一身的醫教研人才,開辟專屬的雙軌發展途徑。參與計劃的醫生可按需要靈活分配教學、研究與臨床工作的時間,至少30%工作時間獲保證用於教學及科研,目前已有5名醫生分別獲兩所醫學院委任與獲頒教授頭銜。有參與醫生強調,臨床服務、教學與研究“三輔三成”,參與雙軌發展有助自己使用實驗室儀器、科研技術等大學資源,藉此進一步貢獻香港醫療事業。特區政府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指出,建立雙軌發展途徑為培育臨床教研人才締造更有利環境,以配合近年推出的多項醫療制度改革措施,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醫療創新樞紐的地位。
醫管局於今年4月啟動雙軌發展首階段甄選,目前共有5名醫生正式參與雙軌發展。其中4人來自香港兒童醫院,並已獲港大醫學院委任,專注兒童惡性腫瘤、造血幹細胞移植、新生兒深切治療、兒童性發育差異等範疇的研究與治療。另一人則是新界東醫院聯網深切治療科醫生,獲中大醫學院委任,主力從事痛症管理及深切治療的診治、研究及專業訓練。中大醫學院預計,今年內至少還有另外兩名新界東聯網醫生經新措施加入中大醫學院。
參與者贊相關安排“三輔三成”
在醫管局服務近27年的香港兒童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科顧問醫生、香港大學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客座臨床副教授卓家良是今次計劃的參與者。他昨日表示,自己熱衷教學與科研,認為雙軌發展有助於自己接觸更多頂尖人才並使用實驗室儀器、科研技術等寶貴的大學科研資源,形容相關安排是“三輔三成”,讓他在科研和教學上作出更大的貢獻,最終幫助到病人。
威爾斯親王醫院耳鼻喉科專科駐院醫生、香港中文大學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楊駿文表示,自己有興趣嗅覺功能障礙方面的研究,但相關研究難以單獨完成,需要與藥物手術治療、專業評估、嗅覺訓練與心理輔導等跨學科團隊合作,雙軌發展計劃有助他建立一個關於嗅覺功能障礙方面的研究團隊。他指出過往只能利用私人時間進行科研工作,今後將有專門時間聚焦科研工作。
醫管局:可促進港醫學進步
醫管局聯網服務總監鄧耀鏗表示,有關計劃配合醫務衛生局推動的香港醫療科研發展。他指出,醫管局於過去累積豐富病例數據,建構完善醫療數據庫,期望透過雙軌發展制加強與兩間醫學院合作,將臨床經驗轉化為學術與研究成果,促進本港醫學進步,“不少醫管局醫生都有興趣參與研究,而大學醫學院有豐富的設備與教授,不同專科可以商討在哪些研究可加大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