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試驗原本計劃在5年間為125名女性進行治療,但因捐贈者來源有限和試管嬰兒的技術挑戰,進度比2017年的原定計劃慢上許多。紐卡斯爾大學團隊正努力提升線粒體轉移技術的效率,希望能使用冷凍的捐贈卵子進行治療。
儘管因此技術誕生的嬰兒被部分人士稱為“三親嬰兒”,但研究人員反駁此稱謂,因為來自捐贈者的DNA僅占新生兒總體基因約0.1%。領導這次試驗的紐卡斯爾大學教授特恩布爾表示,研究團隊一直拒絕“三親嬰兒”這種通俗稱呼,“因為這(線粒體基因)其實完全不重要。”捐贈卵子提供的線粒體只含有13個基因,遠少於細胞核內掌管人類特徵的兩萬個基因。
全球僅有英澳兩國批准
不過,這項修改DNA的技術仍充滿倫理爭議,目前除了英國和澳洲獲批外,包括美國在內等多國尚未被批准。有反對者表示,這項技術的本質就是人造胚胎,相當於“人為設計”新生兒,可能為基因篩選的“訂制嬰兒”鋪路。
有專家對最新成果表示歡迎,但新技術引入了第三者的DNA,仍需進一步觀察。生物醫學專家貝吉指出,雖然這項技術能夠有效避免線粒體基因疾病,但若在試驗中DNA突變,也有可能衍生出很多不同疾病。
因保護隱私需要,所有接受試驗的英國家庭未對外公開身份。其中一位女嬰的母親通過紐卡斯爾生育醫學中心表示,“線粒體捐贈治療”給了他們希望,心中充滿感激。研究團隊還表示,未來每年可望有20到30名嬰兒透過這種方式來到人世。這些嬰兒的健康狀況,預計未來數年持續被追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