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艦、機、人”的高度融合,是航母編隊形成體系作戰能力的重要標誌。起降保障中隊要求官兵第一響應、第一出動、第一抵達、第一備便,以甲板上的分秒必爭,不斷觸摸和突破航母戰鬥力上限。
一級軍士長周小勇是山東艦放飛小組的一員。“關鍵時刻,艦載機放飛快一點,勝算就能多一分。”周小勇說,為優化完善起飛保障流程,放飛小組經歷了數千次演練,每一名放飛人員的位置、路線、手勢都是千錘百煉的結果。
“每次按下按鈕,心都會隨著戰鷹一起飛躍。”從遼寧艦首批艦員到山東艦首批艦員,深耕航母事業十餘載,周小勇親歷了中國航母從無到有、從有到強的壯闊歷程。山東艦入列以來,無論是近海訓練,還是遠洋練兵,他都不曾缺席。
“加速放飛”,對於中隊官兵來說,似乎是一種特殊執念。模式加速,他們從上萬次訓練數據中摸索規律,從經驗決策向數據決策轉變;流程加速,他們在一次次放飛中優化保障流程,細化出一本厚厚的手册;操作加速,他們將每個動作一遍遍重復,直到練出肌肉記憶……
仲夏南海,又一批艦載戰鬥機凱旋。千百道往復尋常的航跡,丈量著戰鬥力躍升的征程——如今,艦載機安全放飛保障時間大幅縮短,再次出動準備效率大幅提高。
“這不僅是量的提升,更是艦載機起降保障能力質的飛躍。”中隊領導韋蘭柯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