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特朗普政府持續加大對海外人才的打壓,加上中國政府近年不遺餘力地深化改革開化,擴大市場准入,原來有意留在美國發展的頂尖研究人員,有越來越多轉而選擇中國。加上中國政府不斷加大對新質生產力的投入,中國科技人才已經可以做到“自給自足”。例如國家積體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自2014年成立以來,已募集了近7000億元,並在今年4月宣布出資600億元為人工智慧新創公司提供早期資金;杭州的夢想小鎮更成為中國AI人才的聚集地,“杭州六小龍”之名如今已是名震天下。
第二,中國保持開放合作態度。與美國ChatGPT長時間閉門造車,恍如軍備競賽式看待科技競爭不同,不管是DeepSeek,還是文心一言、阿里巴巴、騰訊混元,這些得到全球廣泛應用的AI大模型,從發表至今一直以開源形式開放予全世界。這不但打破了技術壁壘,讓AI發展從算力競賽轉為效率創新,為AI產業樹立了新的標杆,更重要是展示了中國在AI領域的實力、自信和開放態度,讓不同地區、不同背景的技術人員共同合作,在一個巨大平台上進行探索和創新。這是中國為全球創科發展提供的全新方案,也在新時代下走出了一條技術突圍和生態重構的新路徑。
當前,美國發起的貿易戰以及科技封鎖,不止針對中國,也為全球合作和經濟發展帶來了不穩因素。但即使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因地緣政治複雜化、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而加快重構,現實是,如今中國製造業占全球比重超過30%,自“十四五”以來我國每年製造業增加值都超過30萬億元,連續15年穩坐全球製造業“頭把交椅”,其供應鏈的穩定性和靈活性更在疫情後的全球復甦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回過頭來看香港,作為國家最國際化、擁有“內聯外通”獨特優勢的特區,國家科技的快速發展無疑為我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香港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國際化環境和人才優勢,內地科技企業與全球合作的成功案例,更為香港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借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