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中)11日抵達得州視察洪水災情。(圖片來源:大公網) |
中評社北京7月14日電/據大公網報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日前在吉隆坡出席東亞合作年度系列外長會期間,與美國國務卿魯比奧會晤。這是特朗普第二任期以來,中美外長的首次面對面接觸。儘管魯比奧因涉疆、涉港言論被中方列入制裁名單,但此次會晤仍被視為中美關係發展的重要信號。王毅會晤後表示,雙方本著相互尊重的精神進行了平等對話,相信增進了美方對中方的瞭解,並以“加強接觸、防止誤判、管控分歧、拓展合作”為概括中美交往的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兩國外長都形容這次會晤是積極、坦率、建設性。分析認為,中美外長會晤不僅是兩國關係的階段性調整,更體現了兩國在全球化時代對自身責任的重新認知。期待中美外長會晤的“建設性”,可以轉化為兩國關係的“穩定性”。
中美關係複雜緊張是現實,但緩和關係符合雙邊利益。近年來,中美關係始終處於高度複雜的狀態。從經貿摩擦到地緣博弈,從台灣問題到南海局勢,兩國之間的分歧看似難以調和。特別是今年4月美國宣布對中國商品加征高額關稅後,雙邊關係陷入高度緊張。儘管中美經貿高層通過日內瓦和倫敦會談達成部分共識,但如何將這些共識轉化為具體行動,仍是擺在兩國面前的難題。
競爭與合作之間找平衡點
在此背景下,中美或難以化解結構性的矛盾,但兩國也希望實現哪怕是暫時的關係的緩和,讓處於高度緊張的中美關係恢復穩定競爭常態。因此,王毅與魯比奧的會晤顯得尤為關鍵,兩國外長透過這次坦誠交流,一方面把兩國元首達成的重要共識真正變成具體的政策和實際的行動;另一方面又為後續對話奠定了基礎。
“確保中美兩艘巨輪,不偏航、不失速,更不能相撞。”這是對中美關係長期穩定的呼籲,即中美兩國應在競爭與合作之間找到平衡點。具體而言:一是中方堅持維護自身主權和核心利益,尤其是在台灣、南海等問題上絕不退讓;二是中方願意通過對話管控分歧,避免誤判升級為衝突;三是中方強調合作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氣候變化、全球治理等關乎人類共同利益的領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