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回望中國抗戰時期的世界印記
http://www.crntt.hk   2025-07-18 10:56:10
 

  1939年10月,日軍發動大掃蕩,打算回國的白求恩推遲行程,參加戰鬥。

  戰鬥打響後,重傷員不斷送來,白求恩把手術室設在離前線幾裡地的小廟裡。

  記者在河北淶源王安鎮孫家莊村北,尋訪到了這座小廟。王安鎮政府的楊東旭介紹,小廟原是山神廟,“除了台基被水泥修補外,基本保持當年模樣”。

  廟旁建有白求恩戰地手術室展館,館內蠟像實景還原了當時場景——槍炮聲中,白求恩正在給最後一名傷員手術。

  “他的手指不慎被傷員碎骨刺破。”陳玉恩說,幾天後搶救其他傷員時,傷指又遭感染導致敗血症。

  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病逝於河北唐縣黃石口村。

  他去世半年後,印度醫生柯棣華抵達晉察冀。站在白求恩墓前,他說要像“白求恩那樣上前線去工作”。

  “百團大戰時,他連續工作13天,為580多人做手術。”唐縣白求恩柯棣華紀念館“00後”講解員田浩瑩說。

  1942年7月7日,柯棣華加入中國共產黨。5個多月後,正在編寫教學講義的他癲癇病嚴重發作,逝於河北唐縣葛公村。

  葛公村向西20公里是晉察冀烈士陵園。沿台階拾級而上,盡頭是白求恩墓。東南側,為柯棣華長眠之地。向北十步,有加拿大人尤恩墓。更遠處,是奧地利人傅萊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