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18日電/據新華社報導,題:跨越山海的戰火情誼——回望中國抗戰時期的世界印記
80多年前,一群不同信仰、不同膚色的國際友人跨越山海,來到戰火紛飛的中國,用熱血在東方主戰場寫就了人類反法西斯史上壯麗的國際主義詩篇。
歲月流逝,未湮世界各國的正義火炬;
山河為碑,銘刻血肉鑄就的和平祭文!
這片天空,見證異國“雄鷹”的生死守護
重慶萬州,夜雨初歇。西山公園,薄霧如紗。
年逾七旬的魏映祥來到香樟樹環抱的庫裡申科烈士墓園。退休多年,他仍保持著每天來這裡看一看的習慣。
“擦拭墓碑,清理雜草落葉,講述烈士事跡。”老人說,為英雄守墓是他這輩子的工作,也是他母親譚忠惠生前的堅守。
庫裡申科是蘇聯航空志願隊轟炸機大隊長。1939年10月,他轟炸敵機場凱旋途中遭遇敵機群,飛機左發動機受重創,不得不駕機返航。飛至萬州上空時失去平衡開始下墜,為避開居民區,他駕機迫降於長江水面,獻出36歲生命。
這片天空,見證了異國“雄鷹”的生死守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