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價庫存殆盡 補貨加劇物價
但須注意的是,關稅通脹並非消失、只是遲滯。隨著搶進口積累的低價庫存持續消耗,以及零售商漸進式轉嫁成本壓力,我們將會看到上游向下游的通脹傳導逐步加快,這一趨勢將在下月公布的7月數據中更加顯性化。
這里做一個簡單的時間計算。美國政府對4月9日以後的進口貨物加征對等關稅,從亞洲地區到北美的海運時間通常為15至30天。另據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CBP)關稅徵收規則,多筆貨物關稅會做合併處理,在次月的第15個工作日統一繳納。
照此推測,亞洲首批對等關稅商品會在4月底抵達美國港口,於5月21日(該月第15個工作日)集中繳稅。再加上進口商與零售商重新簽訂合同,以及考慮到零售商消耗低價庫存才會逐步漲價,關稅通脹影響應該是在6月底至7月份開始體現。
筆者的猜測在洛杉磯港口吞吐量上也能得到印證。今年4月份該數據持續下行,反映出美國進口需求走弱,但6月份吞吐量逆季節性上升,很可能就是低價庫存消耗殆盡,進口商開始補貨高價商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