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的技術密集型產業出口占比大幅提升。(圖片來源:大公報) |
中評社北京7月12日電/據大公報報導,“大而美”法案成功闖關參眾兩院後,特朗普政府的“注意力”重回關稅談判。雖然本周的關稅叫價尚未提及中國,但從細節中還是可以看出美國的思路,即以“底層穿透”方式封堵中國轉口貿易空間。
距7月9日對等關稅暫緩執行窗口的兩天前(本周一),白宮一口氣上調了14個國家的關稅稅率;此前還宣布與越南達成框架性貿易協定。本周三,美國發出第二波“徵稅函”,涉及巴西、菲律賓等8個國家。本周四,特朗普聲稱計劃對多數貿易夥伴徵收15%或20%的統一關稅,並對自加拿大進口的商品徵收35%關稅。
越南協定洩露底牌
上述舉措貫徹了特朗普出招迅猛的談判策略,惟資本市場的反應平淡,似乎完全計價了“TACO”預期。
過去數個月間,全球投資者已經習慣了特朗普“高舉輕放”的個人風格,往往在這個時候需要警惕懂王的“驚人之舉”。
在這裡需要重點關注越南的談判結果,在雙方達成的框架性貿易協定中,美國要求對越南直接出口產品加征20%,而所有通過越南轉口的商品加征40%。而當前美國徵收中國直接出口的關稅大概為42%,包括上輪貿易戰遺留下來的實際關稅在12%左右,本輪關稅戰加征的芬太尼關稅20%、基準關稅10%。
也就是說,未來美國與中國談判的關稅目標大概率也是在40%上下的水平,想要達成的既定效果──從中國轉口或直接出口的商品中徵收相同的關稅。這正是特朗普的底層邏輯,不想完全斷絕與中國貿易關係,只是要從中撈到更多的利益。
事實上,筆者去年11月28日撰文《特朗普“關稅戰2.0”策略浮出水面》就曾做出推斷,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將呈現三大特徵:出招更快、底層穿透、漸次加碼。其中,“底層穿透”的意思就是把各國實際關稅拉平,避免通過轉口貿易的方式逃稅,體現出關稅政策“對等”之內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