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16日電/網評:不容借出版自由進行“軟對抗”
來源:大公網 作者:梅若林
黑暴殘餘勢力以“軟對抗”形式,企圖暗中破壞香港的繁榮穩定,而利用書籍和出版物煽動反政府情緒、鼓吹違法行為,更是其慣用手段之一。當中最具迷惑性的,就是模糊違法行為和受法律保障的權利自由,把出版涉及違法內容的刊物說成是出版自由,並將政府依法處理說成是“打壓自由”。其言行千變萬化,但核心衹有一個,就是要誤導公眾、挑起社會對立。必須提出,維護國家安全與出版和創作自由從不是對立關係,如果有人以為打著“出版自由”的名號就可以為所欲為,那麼等待其的下場衹有一個。
利用書籍作為“軟對抗”工具,是亂港分子常用的手段。過去就有“獨立書店”打著各種口號,為違法行為提供展示平台,以圖挑起反政府情緒。例如舉辦興趣班,聘請涉暴分子做導師,並招收學員或贊助名額,聲稱收入會用作幫助“手足”;又舉辦過“閱讀監獄文學及寫信給在囚者”課程,宣稱將費用捐助黑暴釋囚組織;甚至如惡名昭彰的煽動繪本“羊村系列”,當時不但在其店舖內供人免費領取,還借出場地用作進行“親子讀書會”,公然荼毒兒童。
“黃書店”荼毒青年早有先例
尤為值得關注的是,相關“獨立書店”店主過去任職教育界,開店接受“黃媒”訪問時更揚言“要在賣書之外做更多的事”。隨後,該“書店”便多次以所謂“讀書會”或“書展”為名,在修例風波期間到學校舉辦活動,以文化包裝博取學生信任。試問當年黑暴有多少年輕人因此深受誤導,最後落得賠上大好前途的下場?
有目共睹的是,特區政府在堅定維護國家安全的同時,有效保障了港人依法享有的出版自由。然而,任何自由均需在法律框架內行使,不能成為危害國家安全的工具。政府對違法刊物的限制,是為了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而非針對出版或創作自由,這些限制措施針對的只限具體違法行為,不是整個出版行業。有個別“獨立書店”和“獨立出版社”今年被拒絕參與香港書展,隨即借題發揮,對自身之前在書展違反勸喻、不守規則的往事一字不提,倒過頭來說書展不再包容,將自己打造成受害者的形象,這是徹頭徹尾的顛倒是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