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伏板下綠草如茵,羊群正在吃草。(圖片來源:人民日報) |
中評社北京7月16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位於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盆地的塔拉灘乾旱少雨,荒漠化率曾高達98.5%。近年來,海南州探索“光伏+生態+農牧業”,實現光伏治沙、板下富民。塔拉灘荒灘變綠洲,帶動當地綠色發展。
從青海省西寧市市區向西南出發,穿過柳梢溝隧道,海拔驟然下降數百米。北側是青海湖南麓的南山山脈,南側是河卡山,“夾”出了中間的共和盆地。
位於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共和盆地上,有個塔拉灘。剛一進入,只見成群的牛羊點綴在綠色的草毯之上,大片藍色的光伏板向遠處延伸。
塔拉灘乾旱少雨,年均蒸發量遠高於年均降水量,荒漠化率曾高達98.5%。如今,塔拉灘的褐色已被藍綠交織所替代。荒灘如何變綠洲?答案就在鱗次櫛比的光伏板下。
荒灘建光伏,板下草青青
龍羊峽水庫邊,是光伏板連成的“海洋”。中午,共和縣鐵蓋鄉下合樂寺村村民李啟祥等人驅趕著羊群剛從生態牧場出來,羊群就跑到藍色的光伏板下,時而低頭啃食青草,時而往更遠處跑去。
“這會兒太陽正曬,大部分羊群都躲在光伏板下吃草呢!這兒的草能吃到年底。”李啟祥說。
“我們村以牧業為主,放羊的人多。過去,近處的草不夠羊吃,只能往遠處跑。後來遠處的草也不夠了,晚上還得補喂飼料,草場租金、飼料成本又增加不少。”李啟祥說,因為天然草場距離遠、養殖成本變高,家里的牛羊一度僅剩20多只,“為啥跑那麼遠?周圍全是沙地。春天刮大風,5米外看不清楚人。白天風沙刮起來,天都是灰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