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16日電/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導,暑期來臨,廣東潮州古城游人如織。遠離熱鬧喧囂的牌坊街,位於義安路鐵巷的己略黃公祠吸引了大批游人,大家紛紛在這座被譽為“潮州木雕一絕”的藝術殿堂內駐足欣賞。
這間祠堂已有百餘年歷史,是潮州望族黃氏家族宗祠。梁枋、門楣、牆壁……大大小小的木雕隨處可見,部分仍閃耀光芒。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潮州木雕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辜柳希介紹,潮州木雕的特色之一就是髹漆、貼金,有金碧輝煌的效果,故又稱金漆木雕。
辜柳希說:“潮州木雕的另一顯著特點是立體鏤通雕。木雕手藝人的功夫好,雕刻出來的層次就多。”辜柳希工作室首層大廳里高達3.28米的作品《三層龍蝦蟹簍》就是典型。這個作品以樹根為底座,木質“浪花”托舉起豐收的竹簍,龍蝦、螃蟹、魚、扇貝等形象層層叠叠,活靈活現。它們不是雕刻後拼接組裝,而是在一整段木頭上雕刻完成,巧奪天工。辜柳希介紹,這個作品從四面八方都能欣賞,採用近6噸的花梨木雕刻而成,融匯浮雕、沉雕、圓雕、鏤通雕等多種技藝。
潮州木雕題材廣泛,蝦蟹簍只是其中之一。民國時期,旅居東南亞的潮商崛起,回鄉建祠堂、置豪宅一時成風,為木雕創作提供機遇。吉祥寓意、文學典故、江海水族等木雕內容,反映了潮汕地區百姓祈願求福、以史為鏡、傍海而生等民俗。
門窗、匾額、承柱以及家用器物……在潮州郭少俊木雕藝術館,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郭少俊收藏了明清以來的眾多潮州木雕。在他看來,每一片木板就是一個故事,潮州木雕在有限的物理空間上,層層鏤通,架構空間,融入世間萬象。
多年來,郭少俊經營的木雕廠所設計的木雕作品受到新加坡、泰國等市場的認可,特別是佛像木雕作品,如十八羅漢、三聖佛、四大金剛等。和他一樣,辜柳希的木雕作品也走出了一條與泰國佛教文化結合的發展之路,千手觀音像就是典型。他稱,千手觀音八十餘件法器各不同,製作人除精通木雕技術之外,還必須瞭解佛教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