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15日電/據經濟參考報報導,日前,文化和旅遊部印發《文化和旅遊部關於公布第二批文化和旅遊部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名單的通知》,批准啟動第二批11個文化和旅遊部技術創新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建設工作,進一步強化科技對文化和旅遊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業內專家表示,隨著消費者需求的不斷升級,科技創新正在加速與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未來需要進一步打通技術創新在文旅領域的落地通道和機制,助力相關產業發展升級。
據瞭解,第二批建設的11個中心主要面向演藝裝備、人工智能、智慧旅遊、娛樂體驗、動漫遊戲、藝術設計、低空文旅、冰雪旅遊等8個特色鮮明、應用性強的場景。
文化和旅遊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心定位於促進研究成果工程化、產業化,主要任務是落實文化和旅遊行業科技創新重大戰略任務,為行業發展提供源頭技術供給,通過促進產學研用協同,破解文化和旅遊重點領域技術難題,發揮“長板”優勢,解決從科技到應用“最後一公里”的瓶頸問題。
從此前的第一批中心發展情況來看,技術創新在文旅產業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在曾經無人問津的老舊工業廠房裡,一只數米高的機械仿生巨熊站在中庭,時不時晃動頭部噴出煙霧,甚至面部還可以做出表情,吸引大量遊客到訪。
“大連的冰山集團舊廠房在設備搬遷後,改造成為綜合性智慧產業園區,但當時客流較少。我們基於自身長期鑽研的大型仿生演藝裝備技術,為園區量身打造了以北極熊為原型的機械巨獸‘熊北北’,並以此為核心將園區打造為創新型文商旅綜合體。在‘熊洞街’IP的帶動下,每年吸引遊客超過150萬人次。”大型仿生演藝裝備文化和旅遊部技術創新中心主任、大連博濤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肖迪告訴記者。
同樣位列第一批中心名單,遊客行為監測與決策服務文化和旅遊部技術創新中心的實踐也凸顯了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融合技術在文旅領域的應用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