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享奶奶”在接送小朋友。人民網記者 郭 揚攝(圖片來源:人民網) |
中評社北京6月16日電/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導,奶奶也能“共享”?在浙江,探索創新“一老一小”服務體系過程中,“共享奶奶”模式應運而生。寧波、杭州、嘉興等地相繼通過這種“朝夕相伴”的長效機制,緩解雙職工家庭育兒壓力,同時激活老年群體的社會價值,探索基層自治新模式。
創新協同新模式
下午4時剛過,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東城幼兒園快樂園區的圍墻外幾位身著粉色馬甲的奶奶正翹首等候,她們手持接送牌,目光緊盯著園門,馬甲背面的“共享奶奶”4個醒目大字下方,還綉著一道“笑容”。
不一會兒,放學鈴聲響起,孩子們紛紛湧向門口。奶奶們迅速鎖定今天要接的幾個孩子,牽起他們的小手,組織隊伍排成一列“小火車”,向著社區的方向前進。
九堡街道九華社區的外來務工人員約占社區常住人口的1/5,對於來杭就業、創業的80後、90後寶媽寶爸來說,“接送難”一度成了“老大難”問題。“很多雙職工家庭沒有時間接送孩子,或者家長臨時有事需要找人幫忙,於是我們就召集了幾位熱心的‘共享奶奶’。”社區黨總支書記畢功慶說。
“共享奶奶”來自九華社區的退休居民群體,年齡最小的50歲,最大的65歲。有需求的居民會首先聯繫社區中心,隨後社區中心協調“共享奶奶”的時間安排。經過四五個月的運作,“共享奶奶”逐漸發展成為一個持續性的服務機制。她們實行輪班制度,在需要接送孩子時,通常會根據一位奶奶負責3到4名孩子的比例進行任務分配。截至目前,九華社區“共享奶奶”已經接送了上百次。
就在離九華社區不遠的蕭山區新街街道新宜社區,同一時間,“共享奶奶”也忙碌起來。“從第一次接送到今天已經快兩年了。”今年53歲的馮琴是“共享奶奶”之一。當時在微信公眾號上看到招募信息,她心想反正占不了多少時間,而且也能給退休生活增加點色彩,便報了名。現在,社區將“共享奶奶”分成兩組,輪班接孩子。到2024年底,“共享奶奶”志願者團隊已經為社區小朋友提供了3472人次的服務。
在嘉興國家高新區(高照街道)秀清社區,奶奶們還扮演起了“共享女兒”“共享妹妹”的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