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省夏津縣紀委監委專項整治清潔取暖領域問題,組織力量深入一線走訪,收集相關問題線索,嚴查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圖為近日,該縣紀檢監察幹部在新盛店鎮拐爾莊村瞭解有關情況。(圖片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
中評社北京6月12日電/據中國紀檢監察報報導,扭轉燃氣灶的開關,藍色的火苗畫出一個個同心圓。李玉法老人動作嫻熟,已經習慣用天然氣做飯。“天然氣比燒煤、劈柴乾淨多了,也更安全。”老人言語中滿是喜悅。
李玉法家住山東省德州市夏津縣新盛店鎮拐爾莊村,今年79歲高齡,子女在縣城居住,平時他和老伴黃文蓮一起生活。之前,老兩口做飯、取暖一直是燒柴火或煤,總熏眼睛。隨著年齡增加,老人手腳越來越不靈便,總擔心安全問題。
2017年,德州市推進“氣代煤”改造項目,促進能源結構轉型。拐爾莊村也在改造之列。
這本是民心工程,誰承想卻給李玉法老人帶來了一件鬧心事。當時,村里向有意向安裝天然氣的農戶收取了500元清潔取暖安裝押金。後來,天然氣管道都已經裝好通氣了,押金卻沒有退還。
李玉法回憶說,當年交500元押金的時候就比較心疼,這麼多年總想著這個事。
兩位老人一共有兩畝多地,都已經流轉出去,平時做手工粘花貼補家用。記者在老人家中看到,做好的粘花用四五個很大的包袱皮裝好,每一個都塞得滿滿當當。
雖然李玉法夫妻已經享有農村養老金和高齡津貼,但是全部收入都算上,兩人一個月僅有1600元左右。
“500元說起來也不算多,但對於農村家庭來說,這是一筆必須算清楚的民生賬。”夏津縣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負責人楊凱介紹,拐爾莊村的村民收入普遍不高,平均月收入在1000元左右,該村有366戶未被退還清潔取暖安裝押金,共涉及資金18.3萬元。
2024年,夏津縣委巡察組在對村巡察中發現,拐爾莊村未退還清潔取暖安裝押金,長達7年之久。該縣紀委監委收到巡察組移交的問題線索後,立刻督促新盛店鎮限期整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