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①:中汽創智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江豚1號”飛行汽車驗證機。(圖片來源:人民日報)
圖②:中興通訊濱江全球5G智能製造基地內,工業級移動機器人進行作業。(圖片來源:人民日報)
圖③:億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工程師測試人形機器人。(圖片來源:人民日報)
圖④:南京埃斯頓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機器人生產機器人”智能化產線。(圖片來源:南京埃斯頓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供圖) |
中評社北京6月11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規模超8600億元,智能電網產業鏈競爭力國內領先,機器人產業挺進全國第一方陣……實施產業強市三年行動計劃以來,江蘇南京市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2024年,當地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42%左右。
日前,記者深入南京幾個典型產業進行採訪,從三個維度近距離觀察了當地發展新興產業的思路與成效。
打通“上”與“下”
匹配產業鏈和場景支持
南京擁有4個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上萬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居全國前列。如何發揮鏈主企業作用,支持新興產業強鏈補鏈延鏈?幾家機器人企業的實踐很有代表性。
零整對接,上下游緊密協作。
南京埃斯頓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1號廠房內,由機器人製造機器人的“科幻”場景正在上演——重載機器人和裝配機器人靈活配合,上下料、換夾具自動完成,不出20分鐘,就裝好一台機器人底座。
20分鐘車程外,南京南傳智能技術有限公司車間裡,一個個減速器經過檢驗後打包發貨。“減速器是機器人的核心零部件。這些年,公司對埃斯頓的減速器供貨量逐年增加,預計2025年較上年數量可以實現翻番。”公司總經理束長林介紹。
產業鏈合作,並非簡單的“買賣”。“從產品設計、研發到測試,雙方全程共同參與。”束長林說,公司生產減速器過程中,從前期材料選擇,到精度、壽命測試,再到樣機投產,都會和埃斯頓的技術人員一起琢磨,“比如這個耐久衝擊試驗區,需要在巴掌大的減速器上負載2噸重的砝碼,對產品扭矩、彎矩都提出了很高要求,其中的測試參數、方法和標準,也是和埃斯頓反復商討後設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