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10日電/據大公報報導,當前,現實世界資產(Real-World Assets,RWA)在全球加密金融和區塊鏈基礎設施建設中,成為最具現實意義與政策期待的突破方向。其所指的不僅是將現實世界中的有形資產以鏈上憑證的方式表達,更是一種通過數字信任技術實現資產權益重構與流轉路徑重塑的金融範式。在這一趨勢日益清晰之際,中國的平台企業如何從產業互聯網起點出發,找到與RWA深度融合的路徑,成為業界關注的重要課題。以一間長期服務下沉市場、聚焦鄉鎮零售網絡與供應鏈金融的產業平台為代表的企業,其發展路徑為RWA技術落地中國市場提供了一個獨具中國特色的現實土壤與實驗場景,也有望成為推動“區塊鏈+鄉村振興”“資產上鏈+普惠金融”的重要先行者。
這家平台型企業成立於2010年,總部位於南京,其核心業務是通過技術手段與供應鏈整合能力,為全國二三線城市乃至廣大鄉鎮的中小零售門店提供商品採購、物流配送、數據服務、營銷賦能等一體化支持。該平台以“科技+平台+本地化服務”的運營模式建立了連接品牌商、服務商與終端門店的綜合網絡。截至目前,其已覆蓋全國21個省份,服務活躍會員店舖近25萬家,所涉商品涵蓋家電、消費電子、農資、酒水、交通出行、家裝建材等多個品類,構建起一個真實存在且數據可捕捉的產業生態圈。
現實資產數字化的關鍵難題,在於如何建立可信的數據來源、持續性的資產評價機制,以及與合規金融體系之間的可連接性。而該平台的體系天然嵌入了一整套數據生產與驗證機制。其平台不僅提供B端商品流通服務(B2B),更對終端店舖的進銷存、商品流轉周期、客戶偏好、支付結算等行為進行實時記錄,這使得每一筆交易、每一個庫存、每一次動銷行為,都具備鏈上資產數字化所需的“事實基礎”。這種在運營中形成的數據資產,是RWA應用可以借力的“數據原礦”。
具備跨境應用的潛力
RWA技術在這裡的意義不止於資產上鏈,而在於通過資產數字化實現對信用的量化與定價能力延伸。以該平台在農業場景中的布局為例,平台不僅連接農資流通、農機設備、農業金融等鏈條,還通過本地服務商形成覆蓋全國的農技服務網絡。即每一個農戶的用肥量、種植周期、機械使用、收成預估,理論上可結構化表達的“行為信用”與“資產能力”記錄。而這些紀錄,正是RWA在農業端發揮作用的前提條件。農戶的待收農產品、已抵達流通環節的農資、合作社的集體土地經營權,乃至灌溉設備、溫室大棚等固定資產,如果在平台協同與第三方確權機制支持下形成可信的鏈上憑證,其融資能力將從“人情信用”躍升為“數據信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