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6日電/網評:“中文熱”折射“中國熱”
來源:新華網 作者:謝彬彬
近期,“漢語橋”中文比賽在多國如火如荼進行,不少參賽選手不僅能講一口流利的中文,還通過即興演講、知識問答、才藝展示等環節展現對中國國情的瞭解和對中華文化的熱愛。不少國家參賽選手令人驚艶的中文表現,不僅反映出“中文熱”在海外持續升溫,更折射出中國的多彩魅力與多元機遇正產生越來越強的“磁吸力”。
近年來,學中文、用中文的風潮在海外持續升溫。數據顯示,漢語水平考試(HSK)自實施以來,考生人數平均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2024年全球有超過81萬考生參加。截至2024年9月,85個國家把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國際中文學習者和使用者累計已超過2億人。
語言熱,反映的是經貿往來、文化交流、科技創新不斷深化的大勢。中國元素在世界舞台上的高頻“曝光”,讓越來越多外國人對中國產生興趣,希望通過學習中文更加深入瞭解中國、連接中國。
“中文熱”的背後是“中外經貿熱”。中國經濟總量居世界第二,是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夥伴,共建“一帶一路”朋友圈涵蓋全球超過四分之三的國家。在老撾,一對農家兄弟刻苦學習中文入職中老鐵路上的琅勃拉邦綜合維修工區;在泰國、越南等國的招聘廣告中,尤其是旅遊、貿易等行業,中文能力常被列為加分項;在中國舉行的廣交會、進博會、服貿會上,不少外商操著一口流利的中文尋找商機、探討合作……隨著中國的發展日益受到世界矚目、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中文成為連接機遇的橋梁,不少人通過學習中文開拓發展路徑,改變人生軌跡。
為了讓更多年輕人增加就業技能,不少學校採用“中文+職業技能”的人才培養模式,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成長路徑和國際接軌的平台。坦桑尼亞達累斯薩拉姆大學孔子學院中文教師埃馬紐埃爾·萊貢加說:“中文不僅是一門語言,更是一扇通向更廣闊世界的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