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米價持續走高,米荒危機持續。(圖片來源:大公網) |
中評社北京5月27日電/據大公網報導,近期日本國內大米價格連創新高,民眾陷入無米可買的困境。日本新任農林水產大臣小泉進次郎26日宣布,取消原本的農業組織競標制,改由政府選定大型超市等零售商直接供貨。日本政府今年3月以來累計投放數十萬噸應急儲備米,但日本農協收購了其中95%的大米,低買高賣,操控市場價格。專家指出,執政自民黨與農協關係密切,只要兩者間的利益鏈條不被打破,未來日本還會出現更多類似的米荒困境。
日本農林水產省26日公布了新的政府儲備米投放方案,今後將不再採用競標方式,而是直接與大型零售商簽約,尋求最快下月初以每5公斤稅後售價約2160日圓(約119港元)向市場供貨,比最近一次競標的中標價格便宜47%。
截至5月18日當周,日本各地超市銷售的大米平均價格上漲至每5公斤4285日圓(約235港元),創下2022年3月以來的最高紀錄。日媒評論稱,2025年的日本大米堪比“吃不起的黃金”。
日本米價飛漲的原因包括極端高溫對農作物造成損害,以及日本旅遊業繁榮後需求激增等,但專家指出,米荒的根本原因在於日本農業體系存在制度性缺陷。
自民黨與農協利益捆綁緊密
今年3月以來,日本政府分4次累計投放了總計41萬噸儲備米。但根據日本農林水產省5月20日公布的數據,截至4月底,真正流入零售市場的緊急儲備米僅占7%。日本全國農業協同組合聯合會(簡稱農協)通過競標收購了其中95%的儲備米,僅3月和4月,農協就囤積了約20萬噸大米。
日本農協並非傳統意義上的產業協會,而是集經濟、政治、社會功能於一體的龐大利益團體。農協的組織網絡覆蓋全國90%以上的農戶,掌控著農業生產資料供應、農產品銷售、金融保險等全產業鏈環節,光是農協旗下的農林中央金庫就管理著超過100萬億日圓的資產,相當於日本年GDP的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