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9日,人們在敦煌市懸泉置遺址參觀。(圖片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5月2日電/據新華社報導,沿著G3011柳格高速疾馳,現代車流與兩千年前的絲路駝隊仿佛並肩而行。行至位於甘肅省敦煌市甜水井停車區,出現一片古色古香的夯土建築。
這裡房屋、馬厩、倉庫整齊排列。街巷邊的“懸泉膳堂”敞開大門,為旅人提供食宿。
“我有點恍惚!絲路商旅在這片戈壁中乍然遇見一個古代驛舍的心情,我好像體會到了。”來自山西的“90後”鄭帥說。
實際上,這是按照世界文化遺產懸泉置遺址1:1復原的“古驛站”景區。遺址原址在距此6.5公里外的戈壁之上,可通過景區接駁車通往參觀。遺址處修建了木棧道和圍欄,勾勒遺址結構布局的同時,保證遺址安全。
5月1日,懸泉置遺址景區首次面向公眾開放。鄭帥是這一遺址開放後首批遊客之一。
鄭帥在大學期間學的是工藝美術專業,曾臨摹過世界文化遺產莫高窟的壁畫。她被神秘的絲路文化深深吸引,並萌生了趁著假期沿著絲路自駕尋景的想法。在網上看到懸泉置遺址景區開園的信息後,鄭帥立刻決定前往。
鄭帥在這個景區裡和穿著傳統漢服的演員們互動,遇見“古人”書寫漢簡的場景,瞭解古驛站的形制規格和賓客房間陳展,還逛了街巷裡的“粟特集市”。隨後她便去參觀了懸泉置遺址,以及自山崖石縫中懸空而出的泉水。
“懸泉”,正是懸泉置名字的由來,直到今日這裡一年四季都有小小的水流潺潺而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