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評:深化信用體系建設 優化營商環境
http://www.crntt.hk   2025-04-21 16:23:31
  中評社北京4月21日電/網評:深化信用體系建設 優化營商環境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方建中

  近年來,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不斷深化,成為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與優化營商環境的核心要素。近日,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健全社會信用體系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未來一段時間的信用建設工作作出全面部署,為新時代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指明了方向。全國各地積極響應,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與營商環境優化緊密結合,探索並積累了諸多寶貴的經驗。

  社會信用體系是良好營商環境的基石。市場經濟本質上是信用經濟,社會信任是創造經濟繁榮的基本前提。交易成本的降低、契約精神的培育、要素配置的優化,均依賴於信用體系的堅實支撐。《意見》明確闡述了信用體系作為國民經濟順暢循環之基石的重要性。完善的信用體系能夠通過降低信息不對稱、強化契約執行、規範市場秩序,為市場主體營造穩定、透明、可預期的制度環境。北京市推行市場主體登記告知承諾制改革,將信用承諾制融入行政審批,成功將企業開辦審核時間縮短至10分鐘內。浙江省廣大市場主體能夠享受“信用越好、辦事越易”的便利,得益於五色信用評價體系的精準畫像。這些實踐表明,信用體系與營商環境的優化並非簡單的因果關係,而是制度供給精準對接市場需求、實現動態平衡的過程。

  社會信用體系是差異化監管的前提。傳統“以審代管”模式往往陷入“監管疲勞”與“市場失序”的循環,而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實現了治理方式的躍遷。山東省聊城市推行的“雙隨機、一公開”抽查、信用風險分類管理等主動性監管措施,通過實施差異化、精準化監管,依據企業信用等級調整抽查比例,有效降低了涉企檢查頻次。這種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使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限,能有效激發市場主體自覺守法誠信經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得益於良好的政策環境和制度支撐。近年來,我國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通過簡化行政審批、優化政務服務、加強法治保障等方式,為信用體系建設創造了各種有利條件。例如,浙江省實施的“最多跑一次”改革,通過信用數據的深度應用,成功實現了政務服務的“一網通辦”,極大提升了行政效能和群眾的辦事效率。企業辦理營業執照、稅務登記等手續時,憑借良好的信用記錄,即可享受“綠色通道”服務,這一舉措顯著提升了市場主體的滿意度。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