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星堆博物館文物保護與修復館,透過玻璃墻,遊客可以清晰看到修復師們正在使用儀器觀察文物殘片。一側大屏上,分散的數字青銅殘件逐漸聚攏,30多個殘件實現拼對,最終組合成一株完整的數字青銅神樹,高2.88米。
“這是我們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數字模擬復原的2號青銅神樹。先對文物殘片全面掃描‘體檢’,再對其進行數字建模,最後,在電腦上將文物原貌拼接還原。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加持,2號青銅神樹成功實現‘數字重生’,跨越3000多年再次與世人見面。”餘健說,“經過考古學家和文物保護修復專家評估,如果採用傳統的物理加固方式復原,不僅難度大,而且耗時長,文物本體也易損傷。因此,先對2號青銅神樹進行了數字模擬復原。”
“隨著科技進步,越來越多千年文物實現‘數字重生’。”在餘健看來,組合文物殘件就像在拼接歷史文明圖景,“成功拼接更多,拼圖越完整,就越能幫助我們瞭解三星堆文明的歷史。”
展陳環節——
參觀遊客“跨越時空”
古蜀民圍著神樹祈禱,三足金烏在天空中飛翔……
在三星堆博物館內,戴上MR(混合現實)眼鏡,走到特定文物面前即可觸發特定的數字場景,遊客可以體驗到以文物為主題的古蜀國生活場景。
讓文物“說話”,科技為文物展陳延伸出多元體驗。
在三星堆博物館新館的互動體驗廳裡,遊客親自動手,體驗玉器的切割、鑽孔、刻紋、打磨和拋光工藝;還有觀眾對傳統祭祀活動興趣濃厚,模擬參與“抬神獸”“神樹祈福”……
“在這裡,觀眾可以沉浸式體驗三星堆人的服飾、冠式和自然生活環境,參與三星堆人的制銅、制玉還有房屋搭建、祭祀。”三星堆博物館學術研究部館員羅紅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