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中國的反制為全球產業鏈注入穩定性、確定性。美國混亂的關稅政策已引發全球市場動蕩,將使2025年世界經濟增速降低0.8個百分點。中國系統而精準的反制,為風雨飄搖的全球供應鏈提供了避風港,構建更具包容性的合作平台。中國超越零和博弈的視野,以“共享發展”理念填補全球治理赤字。正如對中重稀土的出口管制既維護國家安全,又通過國際對話機制促進合規貿易,這種“義利兼顧”的智慧,正是新型國際關係的精髓。
因此,中國海關加征的每一分關稅,都在為多邊貿易體系澆築基石;每一次技術合作,都在為發展中國家打開機遇之門,都在為全球化寫下新注腳。這或許就是歷史的諷刺:美國用關稅試圖鎖住中國,卻意外打開了世界新秩序的大門。中國則高揚多邊主義互利多贏的旗幟,用實際行動真誠讓世界相信,真正的勝利不是擊倒對手,而是在合作中妥協共贏。
擊中美國霸權的“七寸”
1930年,美國加關稅引發“大蕭條”,如今所謂“對等關稅”會否引發“大蕭條2.0”仍是未知之數。畢竟,在數字經濟重塑全球價值鏈的今天,關稅早已不是決定競爭力的核心要素。何況,2024年中國對美貿易依存度已降至10.2%,同期與RCEP成員國貿易額突破6.3萬億美元,美國對華揮舞的關稅大棒顯得尤其無力。中國以“四兩撥千斤”的巧實力作出反制,既擊中了美國“七寸”,又樹立起捍衛多邊主義秩序的旗幟,畢竟單邊主義不能遏止多極化時代潮流,保護主義更阻擋不了人類共同發展的追求。
國際關係學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