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1日電/據新華社報導,近日,一場醫學與AI相遇的頭腦風暴在2025中關村論壇展開,相關領域專家在“醫學AI創新與發展”平行論壇上暢議未來。不論是作為醫生助手“上崗”,還是賦能醫療器械研發、智慧醫院管理,AI在醫學領域的諸多創新實踐為患者帶來福音。專家指出,需加快相關政策法規和行業標準的制定,進一步規範AI在醫療領域的使用,以技術標準化促進診療精準度。
醫療行業湧現AI前沿創新實踐
中國工程院院士唐佩福在論壇上分享了他近期的研發突破:基於中醫接骨理念研發的AI手術機器人能實現手術的微創化與精準化。
“這無疑為患者帶來福祉。”唐佩福說,以往大切口手術創傷大、恢復慢,如今借助AI導航系統,手術切口從十幾厘米縮短至1厘米,極大提升手術效果與患者恢復速度。比如在骨盆手術方面,僅需幾個小切口就能實現精準復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田捷認為,AI作為溝通宏觀與微觀、基礎與臨床的有力工具,有望為醫學發展帶來新突破。他舉例說,在內科領域,AI能從影像中挖掘大量信息,基於影像的28個特徵就能重建近80%肝癌的全基因變化。
國家骨科與運動康復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教授張浩表示,大型醫院的專科細分成百上千,AI導診工具可以精準推薦診療科室,大大提升初次就診效率。
打開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的預約界面,28歲的上海市民程女士對著“小紅AI患者助理”輸入自己的疑問:
“雙胎早孕期應該注意些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