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探尋中華神話魅力之源——訪台灣神話學者
http://www.crntt.hk   2025-04-01 15:33:59
 

  她說,與西方故事裡“小紅帽”獨自外出遇見狼外婆不同,在台灣、福建等地流行的“虎姑婆”故事裡是“大人出門、孩子留家”,“這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我們民族性裡安土重遷的家園意識,而西方則更喜歡冒險和嘗試”。

  鹿憶鹿說,漢民族農耕文明養成的故土意識,形成整體民族性更加追求安全感,所以有“倉廩實而知禮節”,所以有“落葉歸根”。

  神話是“人類的童年”

  去年鹿憶鹿在福州講《山海經》,台下聽眾“孩子比大人多”。“大人會覺得裡面的東西有些怪,而孩子只會覺得有趣。成年人的想象力已經被知識體系框住了。”她說,神話不是“正常與不正常”,而是“平常與不平常”。

  東晉郭璞注釋《山海經》的序言中有寫“夫玩所習見,而奇所希聞”,鹿憶鹿笑言“這就是‘少見多怪’的意思”。

  在鹿憶鹿看來,小孩子讀神話故事,就像在內心種下一顆想象力的種子,將來自然會發芽開花結果。

  “女兒小時候曾問我,‘如果兩只眼睛長在一起,看東西會不會更清楚’,讓我想到《山海經》裡‘一目國’或許就是想象力的靈光乍現。”

  “養育孩子就像再過一次童年,對人文修習很有幫助。”出生於澎湖的鹿憶鹿,童年記憶裡的場景是大海、船、魚貝。她說,那時的一切都是想象的素材,小小的山就是她的太行、王屋。

  鹿憶鹿認為,對神話的文學創造就像讓神話“從童年走入成年”,讓神話有了許多衍生意象。如“精衛填海”逐漸有了復仇的意涵,“刑天舞幹戚”與猛士英雄相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