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30日電/據新華網報導,在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上,人形機器人“誇父”每天都很忙。它承擔著迎賓工作,為公眾解答疑問、提供講解和指引服務等,碰到不認路的情況也能自如帶路。
樂聚(深圳)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銷售經理郭達表示:“‘誇父’有著近1.7米的身高和聰明的大腦,可進行人機交互,還能幹活,目前已應用於高校教學、展廳講解、汽車工廠等場景,未來有望走進家庭提供服務。”
在年會現場,多款人形機器人在展廳內或自如行走、或與觀眾握手互動、或演奏樂器,通用人工智能、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等成為業內探討的重點話題。依托人工智能大模型打造的“中關村論壇智能體”和來自15家企業的近百台人形機器人攜手“上崗”為參會者提供服務,活躍在迎賓、交流、主持、表演等場景。
當前,在具身智能技術快速發展的加持之下,中國人形機器人正加快迭代進化,並逐步拓展生產生活應用場景。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7月,中國持有的機器人相關有效專利超過19萬項,占全球比重約三分之二。中國電子學會理事長徐曉蘭表示,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正處於創新爆發期,人工智能賦能機器人的效果愈加彰顯。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和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有限公司發布的《具身智能發展報告(2024年)》認為,具身智能通過模擬人類大腦的“智能”和不同形態的機器人“身體”,將在多個領域釋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成為邁向通用人工智能的重要一步。中國電子學會預測,到2030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達到約8700億元。
來自北京的天工Ultra能以每小時12公里的速度行走,還能攀爬35厘米高的台階,目前正備戰今年4月在京舉行的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比賽;Digit機器人被部署在物流倉庫中,可感知、抓取貨箱並移動到傳送帶上;優必選人形機器人Walker S1已進入奧迪一汽生產基地“打工”,承擔空調洩漏檢測工作……近來,中國人形機器人在各領域不斷“出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