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李氏的商海生涯,離不開香港的繁榮與國家的改革開放。上世紀80年代,他大舉投資內地,受益於政策紅利;近年逐步減持內地資產轉投歐洲,則被部分輿論解讀為“撤資”。儘管商業決策自有邏輯,但企業家有祖國,其行為必然被置於家國敘事中檢視。相比之下,霍英東等愛國港商始終將個人命運與國家發展綁定,在華人社會中享有更高聲譽和威望。
真正的企業家精神,不只看財富積累,更看價值創造與社會擔當。在大國博弈、地緣政治日趨複雜的當下,企業家更須時刻審視自身角色。資本可以冷靜計算,但商人的選擇應當有溫度、有情懷、有擔當。或許,這是拋售碼頭事件帶給我們的最大啟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