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27日電/據大公網報導,政府實行公營醫療收費改革,公立醫院專科門診及家庭醫學門診的藥費均加價,藥量最多四星期,不少市民擔心是否需要每月都要到醫院取一次藥。醫院管理局昨日澄清,“四星期”的說法並非指最多派四星期的藥,僅是計算收費的單位,醫生仍可配發最多24星期的藥物。
醫管局又表示將優化醫療費用減免機制,一人家庭的入息限額放寬入息中位數的150%,即15150元;資產限額亦放寬至與申請公屋看齊,目標讓病人於最快明年第二季可經“HA Go”申請。
專科門診及家庭醫學專科門診明年元旦起生效新收費,專科門診每項藥物收費升至20元,家庭醫學門診服務每項藥物收費為5元,藥量均最多為4星期。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昨日在電台節目表示,“最多4星期”的說法並非指最多派4星期的藥,只是計算收費的單位。他強調派藥流程一向有彈性,由醫生向病人瞭解實際情況而定,“可以是派16個星期、18個星期、19個星期,都沒問題的,上限為24個星期”。
減免期限延長至18個月
政府指改革所得全數投放公營醫療,透過三方面加強醫療保障,包括優化費用減免機制、增設全年收費上限、加強危重病人自費藥械資助。優化費用減免機制下,資產上限將放寬至與申請公屋看齊,同時放寬收入上限。優化後,2人或以上家庭的入息限額,將由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的75%增至100%,一人家庭增至150%,即可達到申請門檻。舉例,一個沒有長者成員的二人家庭,其每月入息不超過22600元,資產不超過387000元,即可申請部分減免。一人家庭每月入息不超過15150元,資產不超過286000元,可申請部分減免。
優化安排亦會放寬家庭定義,現時與家人居住的未婚病人,以往要提交父母的入息及資產作審查,未來可只需提供自己的財務文件,便能申請費用減免。當局同時擴闊醫療費用減免期限,由最長12個月延長至18個月,但需通過經濟審查,其間如果需要再申請減免,毋須再提交文件。醫管局總行政經理(專職醫療)潘綺紅表示,優化費用減免機制後,預計受惠人數由30萬增至140萬,但難以預計未來申請減免的人數,將視乎推行情況,再探討調整人手和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