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陳麗生:被“逼”出來的非洲破局征程
http://www.crntt.hk   2025-03-26 17:28:30
2010年,剛到盧旺達的陳麗生拍攝的當地工業園(圖源:中國僑網)
  中評社北京3月26日電/據中國僑網報導,2010年,陳麗生第一次踏上非洲盧旺達的土地,帶著敢為人先的佛山精神開啟了在非洲的創業征程。陳麗生回想自己的經歷坦言,勇闖非洲市場完全是被“逼”出來的。

  國際金融危機席捲全球時,陳麗生所在的公司面臨創立以來的最大困境,營收和利潤雙雙下滑。此時轉機出現,盧旺達採購方主動上門尋求合作,希望中方人員長期駐非跟進項目。然而面對陌生艱苦的環境和諸多未知風險,這個看似誘人的訂單無人敢接。

  面對是否去非洲的抉擇,陳麗生疑慮重重,但又覺得是幫助公司生存下來的機會。在她猶豫不決時,她的女兒說:“去吧,在非洲積累經驗,實現自己的價值,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女兒的一番話給了陳麗生力量,她和團隊決定接下這個充滿挑戰的訂單。

  剛到盧旺達後困難接踵而至。語言不通、文化差異大、物資匱乏,當地幾乎沒有工業基礎。從紗線、膠水到建築玻璃、鋁材,甚至連最基礎的建材都要進口。陳麗生意識到,中國有完整的產業鏈,這正是他們的優勢。她帶著團隊克服重重困難,完成了盧旺達國際機場擴建等項目。這些工程讓陳麗生和團隊在非洲站穩了腳跟。

  隨著業務的深入,陳麗生發現單純依靠進口並非長久之計。於是,她開始嘗試培育本地供應鏈。比如,她和中資鋁材廠合作,將中國的鋁錠運到非洲加工成建築所需的鋁型材。這種“半本地化”模式既保證了產品質量又逐步帶動了當地產業鏈的發展。

  陳麗生和團隊也在盧旺達、烏幹達的市中心開設店鋪,作為形象展示窗口,帶動批發和出口業務。在零售方面,業務員則開著車一個村一個村地走街串巷,用最接地氣的方式打開市場。

  然而,非洲創業之路並非一帆風順。陳麗生和團隊也經歷過不少挫折,因不熟悉當地法律而吃了不少虧。這些教訓讓陳麗生認識到,在非洲發展必須堅持合法合規經營,培養自己的專業團隊。於是,陳麗生和團隊開始組建自己的財務和法務團隊,建立起符合當地法規的管理制度。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