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26日電/網評:美國經濟處於危險的十字路口
來源:大公網 作者:宇文
特朗普1月20日重返白宮以來,美國政府實施的激進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導致美國股市大幅波動、製造業停滯、消費者信心驟降,於是全球經濟學界頻繁使用“特朗普衰退”這一概念。這顯然不是經濟學家們的嘩眾取寵,而是殘酷的現實,也是反映特朗普這位商人總統雜亂無章的決策所帶來的衰退漩渦。
確實,特朗普二次執政以來,美國出現了經濟衰退跡象。分析認為,2025年第一季度美國GDP將萎縮2.4%,而高盛等金融機構已將美國全年經濟增長預期從2.4%下調至1.7%。面對這場由關稅政策、政府裁員與移民限制等多重因素引發的經濟動蕩,隨著特朗普更加激進和混亂的決策還在繼續。
“特朗普衰退”的源頭在於激進關稅政策的“零和遊戲”。3月4日,美國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加征25%關稅的措施正式生效,這一政策將美國平均關稅水平,推升至上世紀40年代以來的最高水平。隨後的鋼鋁關稅以及將於4月2日起對全球加征“對等關稅”,不僅引發美國主要貿易夥伴的反制,也嚴重破壞了美國形象。更重要的是,特朗普的關稅措施既沒有為美國帶來更多收入,也沒有讓製造業回流美國,反而讓美國市場陷入困頓。
正步向“滯脹”的泥潭
一方面,美國股市堪稱“特朗普衰退”的風向標。在特朗普宣布單邊主義關稅措施後,道瓊斯工業指數一度錄得近900點的單日跌幅,納斯達克指數兩周內蒸發逾12%,科技巨頭市值縮水超10萬億美元。“美股七巨頭”之一的特斯拉,股價從年初接近380美元,到3月10日一度低見約222美元,抹去了特朗普勝選帶來的全部漲幅。
另一方面,特朗普政策的不確定性,讓美國企業陷入決策困境,使企業不敢貿然擴張,製造業投資規模已連續三個月下滑。從福特汽車到沃爾瑪,面對特朗普怪異的善變,都不敢簽署長期合同。對此,《金融時報》調侃為“多年未見的波動水平”,《紐約時報》則一針見血批評特朗普的承諾總是“籠統而絕對”,卻在執行中不斷與現實碰撞。當政策制定者本身成為市場最大的風險源時,經濟活動的收縮幾乎成為必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