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19日電/網評: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動能
來源:大公網 作者:宇 文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日前用兩句話概括今年1至2月份國家經濟運行的特點:“經濟運行起步平穩,發展態勢向新向好”。這意味著,在一系列增量政策催化下,首兩個月新引擎加速拉動中國經濟行穩致遠,新舊動能轉換成效顯著。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首兩個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9%,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5.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1%。這些數據起步平穩向好,而且在新引擎拉動下呈現出新舊動能轉換中的深層張力。
一方面,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讓製造業基礎更穩。工業領域,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6%,新能源汽車產量激增47.7%,工業機器人、民用無人機等高技術產品產量增速超20%。另一方面,製造業技改投資極大提高了生產力。譬如,智能工廠通過AI質檢系統,使良品率提升至逾99%,人力成本大幅下降。當然,傳統產業仍面臨轉型壓力,部分鋼鐵企業已淘汰100萬噸落後產能,轉向高端特鋼研發。
消費市場也趨勢向好。以舊換新政策持續發力,家電、家具等商品零售額兩位數增長,通訊器材類銷售額飈升26.2%。春節期間旅遊出行人次同比增長5.9%,國產動畫電影票房破紀錄,冰雪經濟、綠色消費等消費新場景激活內需。值得一提的是,國務院近日印發《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安排30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支持以舊換新加力擴圍,並通過降低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擴大使用範圍等措施釋放住房消費潛力。
利好政策激活市場信心,形成積極的市場傳導。滬深股市成交額連續兩個月增長超15%,製造業PMI重返擴張區間至50.2%。在資本市場改革方面,中國證監會推出五大措施,包括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支持未盈利科技企業上市、優化發行制度等,2024年全市場分紅達到2.4萬億元,分紅金額創歷史高。市場的分紅回購遠超IPO、再融資和減持的規模。增量政策層面,近半數政策已落地,後續將加大專項債支持領域、提高助學貸款額度等,進一步釋放內需潛力。
值得關注的是,前兩個月數字經濟與綠色經濟的“乘數效應”正在顯現:5G用戶流量增長35%、太陽能發電量同比增27.4%、碳纖維產量飈升51.5%,這些領域既符合全球技術趨勢,又能對衝傳統產業下行的壓力。除了代表新質生產力的“新三樣”繼續市場擴張,體現中國軟實力的文化出海“新三樣”──網文、網劇、網游表現搶眼,加上《哪咤2》的票房成績,以及AI領域的異軍崛起,中國正在開辟未來經濟新賽道,這也為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注入了強大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