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重慶市長壽區雲台鎮一處農業社會化服務基地,工廠化育秧流水線正在進行育秧作業。(圖片來源:新華社) |
新“農服”也有新氣象,貼心服務送到了農民家門口。
在長壽區雲台鎮小岩村,今年辦起的片區社會化服務基地,吸引了十裡八鄉種糧大戶關注。這個基地由長壽區供銷合作社、重慶壹稻農業股份合作社聯合社共同打造,可以輻射長壽區雲台、石堰等鄉鎮的5萬多畝農田。水稻育秧、栽插、機耕、機收、烘幹等農業社會化服務,在這兒能一站式辦齊。
記者採訪時,這個新“農服”基地的工廠化育秧車間正滿負荷運轉,只見一個個秧盤經過基質入盤、均勻撒種、覆土、噴淋等程序後,被整齊地送入暗化室催芽。
“相比於傳統田間育秧,工廠化育秧出芽整齊度更高、苗情更壯,受到很多種糧大戶歡迎。”重慶壹稻農業股份合作社聯合社負責人鄧中告訴記者,今年春耕,長壽區種糧大戶已預定的工廠化育秧秧苗可以栽種6000多畝水田。
受撂荒地復墾整治、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等利好政策的吸引,越來越多的長壽區新農人投身到規模化種糧之中。區裡種糧大戶數量從2021年的20多戶,增長到2024年的120多戶,對農業社會化服務需求也“水漲船高”。
“持續完善新‘農服’基地建設,逐步把全區農業全程社會化服務比例提高到五成左右,預計一年能節省農業投入8000多萬元,有利於穩定糧食產量、促進農民增收。”長壽區農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何曉偉說。
新農機還有新應用,遠程遙控就能自動下地犁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