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上海國際科創中心建設:十年磨一劍
http://www.crntt.hk   2025-03-06 13:03:22
  中評社北京3月6日電/據新華社報導,創新投入穩步提升,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上海全市生產總值比例預計達4.4%左右,其中基礎研究經費支出占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比例預計達11%左右;原創成果持續湧現,《細胞》《自然》《科學》三大國際頂刊發表論文158篇,占全國30%;創新主體加快壯大,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突破2.5萬家,瞪羚企業數量67家,躍居全球第一;創新生態持續優化,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同比增長7.2%,發明專利授權數量同比增長14.3%……2024年,上海在建設國際科創中心十周年之際,交上了一份沉甸甸的科創答卷。

  站在“十四五”收官與“十五五”啟航的交匯點,2025年對上海國際科創中心建設來說是特殊的一年。以科學規律的第一發現者、技術發明的第一創造者、創新產業的第一開拓者、創新理念的第一實踐者為目標,上海正圍繞策源、改革和生態三個關鍵詞推動國際科創中心功能全面升級。

  策源:強化更高水平科技供給

  最近,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張江高等研究院副教授倪俊團隊開發的人工多酶複合體設計工具網站,快被國內外學者“擠”爆了。該網站為訪客提供細胞內任意兩個酶的組裝解決方案,其核心理念源自團隊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細胞》的研究成果。

  從酶的定向進化到人工智能設計蛋白質,蛋白質相關研究在2018年和2024年兩度斬獲諾貝爾化學獎。在這一前沿領域,倪俊團隊鑽研已近十年。

  “細胞生產物質的過程是一步一步進行的,不同步驟需要不同的酶進行催化。如果能將這些酶按合理的空間結構連接起來,就能顯著提高細胞生產物質的效率。”倪俊介紹,酶就像細胞內的“車間”,團隊測試不同“車間”的上百種連接方式,從中發現了普適規律,並以此作為“說明書”來指導酶的高效組裝。

  上海鼓勵科研人員十年幹一件事,而不是一年幹十件事。在上海,記者採訪過許多“十年如一日”的科研人員,他們在實驗室、田野間、工廠裡默默耕耘,獲得國際頂刊學術認可的同時,更注重把研究發現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鑰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