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艘海上養殖作業船穿行在莆田南日島海域的龍須菜養殖區(無人機照片)。(圖片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3月6日電/據新華社報導,驚蟄時節,春耕不歇。記者採訪發現,各地不違農時、追逐春光,為田野“織彩綢”,為豐收夯基礎。
黑土地上,冰雪逐漸消融。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早動手、早儲備,抓好春耕備耕工作。
梨樹縣眾惠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去年與周邊7家合作社組建了聯合社,今年備耕階段,聯合社大批種子、化肥等農資統一訂購,使得農資成本得以降低。
農資儲備足,備耕有底氣。合作社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對今年的糧食生產非常有信心,希望通過保護性耕作,更好地保護、利用土地,提高產量,提高品質。”
視線向南,關中平原小麥返青進入關鍵時刻。
記者在位於秦嶺腳下的神禾原採訪時看到,晶瑩的水滴從鋪設在田間的出水管慢慢滲出,飛散的水花“躍”入麥田……
從3月上旬開始,神禾源這片兩萬畝的高標準農田,進入了緊張的春灌時刻。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長豐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薛強說,抓緊時間確保麥苗應澆盡澆,確保小麥起身時的土壤墒情,是決定麥田產量的關鍵。
截至3月4日,全國累計灌溉面積已達2600餘萬畝,各地水利部門多措並舉,做好春灌工作。
長安向西,昆侖山下,新疆和田地區和田市吐沙拉鎮斯亞村,冬小麥返青施肥已經開始,黃色的沙土地上麥苗青青。
不遠處的麥田裡,斯亞村黨支部書記賈元一邊示範,一邊給農民耐心講解“頂淩”施肥的技術知識。“現在上層土壤剛剛解凍,下層還在封凍,抓住這個時機進行施肥,不僅能有效提高土壤的肥力,還能促進小麥的根系發育和分蘖生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