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2日電/據央視網報導,人勤春來早,大地耕種忙。正值春耕備耕關鍵時期,湖南各地搶抓農時,翻耕田地和籌備育秧,為全年糧食穩產打下基礎。在常寧市官嶺村的千畝雙季稻示範片裡,農戶正忙著操控農機翻耕田地,還有不少農戶在智能化育秧大棚裡調試各類設施設備,現場一片繁忙。記者從湖南省農業農村廳瞭解到,今年湖南將力爭完成糧食播種面積7150萬畝、產量預計616億斤左右。
浙江金華:育秧智能化 種植成本每畝省80元以上
在浙江金華、海寧等地,春耕、育秧等工作也全面展開,通過工廠化育苗、科技賦能,讓種田也變得更有“智慧”。
在金華市蔣堂鎮一處現代化農事服務中心的育秧工廠,三條智能育秧生產線正開足馬力生產,擺盤、撒土、澆水、撒種、蓋土、出盤……整個流程不超過30秒。
據介紹,3條育秧生產線1天可以製作至少24000張秧苗盤,能滿足800畝水稻田的使用。目前,金華市共建成農事服務中心19家,服務面積達30萬畝以上,可以幫助農戶節約種植成本每畝80元以上。
在浙江海寧的一處農場裡,分布在田間地頭的各種傳感器和智能裝備可以將光照、濕度、風向等數據實時傳送到數據中台。這個外表看起來不怎麼起眼的家夥叫智能蟲情測報儀,別看它長得平平無奇,但是作用可不小。
數據可視化界面大屏上,農事任務、建議、設備預警等信息一目了然,工作人員通過一部手機就能掌握農田信息、下達相關指令。今年,系統還新接入了AI助手功能,可以隨時提問農業生產中遇到的問題。
江蘇張家港:科技助力 春耕春管更高效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年好景看春耕。目前,江蘇張家港的26.5萬畝冬小麥已經進入返青期,當地借助科技手段,讓麥苗管護更加高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