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AI眼鏡的應用場景也在加速擴圍,目前已擁有提詞、拍攝、物體識別、實時翻譯、導航、健康監測等功能,涵蓋日常生活、辦公、出行等多個領域。
據祝銘明介紹,憑借實時環境識別與虛實結合的信息叠加功能以及AI大模型能力功能,他佩戴的這款AR眼鏡除了已在消費端推廣使用,還應用於教育、醫療、能源、電力、製造工業等領域。“天宮一號上用的就是我們的眼鏡。”祝銘明說。
技術層面的快速迭代,為AI眼鏡的發展提供了諸多想象空間。“隨著開發者的不斷湧入,將會形成一套新的基於AR眼鏡的應用生態,當下手機端能夠實現的功能,都應該結合AR重新在AI眼鏡上做一遍。”靈伴科技聯合創始人向文傑對記者說。
產業鏈掘金“藍海”
AI眼鏡爆火背後,離不開供應鏈的快速適配和整合。據瞭解,AI眼鏡產業鏈包括芯片、傳感器、存儲、顯示模組、電池等上游零部件供應、以品牌廠商和代工廠商為主的中游整機設備製造以及下游應用領域。
近日,多家產業鏈上市公司透露了AI眼鏡相關業務的進展。
2月22日晚間,藍思科技宣布,已與Rokid達成深度戰略合作。雙方約定,藍思科技將作為Rokid AI眼鏡全系產品的整機組裝合作夥伴,從鏡架、鏡片、功能模組到全自動組裝實現全鏈條覆蓋。
前不久,芯片設計廠商炬芯科技表示,公司產品可以應用在AI眼鏡上,如智能穿戴芯片ATS3085就搭載在已量產的INMO GO第一代智能眼鏡上,而新客戶的AI眼鏡新品也即將量產上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