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為減少開支,大削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對科研機構的資助,當地科學家醞釀大舉出走。(圖片來源:大公網) |
中評社北京2月20日電/據大公網報導,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不足一個月,對內對外均推出了連串翻天覆地的新政策。香港人最關心的是加關稅,擔心關稅戰會對本地疲弱的經濟造成打擊。然而,禍兮福之所倚,香港近年尋求經濟轉型,銳意發展創新科技和生物科技,但一直不慍不火,如今碰上特朗普為減少開支,大削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對科研機構的資助,當地科學家醞釀大舉出走,為香港提供了一個爭奪生物科技頂尖人才的黃金機會。
美國一直是全球生物醫學研究的塔尖,與大多數國家相比,當地政府願意撥出更多資源去支持科學研究和創新。長期以來,NIH是當地生物醫學研究的最大資助者,2024年發放了約350億美元的資助,吸引全球各地的年輕科學家前往美國發展。
削醫研撥款 特朗普自挖墻腳
特朗普上台一個月未滿,聯邦政府取消了NIH撥款審查小組會議,對研究資助審查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干擾,並終止了與DEI(多樣性、公平性、包容性)相關的聯邦計劃或資助。一連串新措施對聯邦衛生和科學機構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干擾,大量生物科技和醫療相關研究項目前途未蔔,撥款審查小組會議停頓更引發整個學術界的恐慌,擔心NIH的使命將被顛覆。
目前為止,最令科研人員和機構不滿的是政府指令,對於已獲NIH研究撥款的項目,要求用於日常開銷的費用限制在15%。一般來說,這些開銷是用於研究中心的設施和營運“間接成本”,如後勤工作人員的薪資,水電費、保安費、租金,以及其他基本維護費用。新變化將大大降低研究機構調撥財政資源的靈活性,不僅威脅到科學家個人的職業前景和生計,一些主要靠NIH撥款支持的學術或創新項目,甚至不得不縮減正在進行的臨床試驗,涉及從阿茲海默症到兒童癌症的一系列疾病,嚴重打擊研究人員士氣。
長期以來,NIH研究撥款支持了美國的生物醫學創新體系,創建了一個發現管道,待科學家研究有成後才商業化,促進了製藥行業的技術轉讓。近期一連串破壞性政策,削弱了科學家對於政府支援的信任。科學家和研究機構擔心有才華的年輕科學家,可能會放棄推動醫學和科學創新的學術研究,投向私營部門;部分研究人員甚至會考慮離開美國,到國外尋找更穩定的發展,長遠會破壞美國在生物技術和科學技術方面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