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0日,墨境天合成都數字圖像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在製作動畫效果。新華社記者 薛晨 攝(圖片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2月17日電/據新華社報導,哪吒,一個腳踩風火輪、手持乾坤圈、腰纏混天綾的3歲孩童,中國人再熟悉不過的神話人物,在2025年新春伊始,頻創神話。
從2月7日登頂全球影史單一市場票房榜,到2月13日票房突破百億元,再到2月15日票房突破110億元排名全球票房榜第11位,電影《哪吒2》實現了我國電影史上的歷史性突破,現象級票房更帶來一連串文化衝擊波。
《哪吒2》風靡全球的背後,凝聚著4000餘人主創、近140家中國動畫公司、2000個日日夜夜的創意和心血。以導演餃子為代表的創作團隊擰成一股繩,創出一條路,展現著中國國產動畫的“新勢力”。
從“我命由我不由天”,到“若前方無路,我便踏出一條路”。台詞道出的,是電影創作的文化自信,彰顯中國人勇敢、無畏的精神力量。
“哪吒”何以“煉”就?
根植傳統:中國的故事該由中國人自己講
銀幕上,哪吒系列故事讓人耳目一新;銀幕外,哪吒這一文化現象的討論持續熱烈。電影長達兩個半小時,卻始終扣人心弦。許多觀眾都有疑問:這樣的“哪吒”到底是如何誕生的?
多次走近《哪吒2》製作團隊,記者感悟到,這不是攀登一兩座高峰,而是攀登無盡的山脈。
“所有的創作都不是空中樓閣,需要扎根於自己身處的環境和土壤,汲取養分。”導演餃子說,“文學經典是動畫電影最大的文化IP,應該成為創作的故事寶庫和靈感來源。”
“在故事的構思上,一開始是從碎片想的,這也是我們此次創作中面臨的最大問題。”主創團隊用“面壁思過”來形容創作思考的過程。《哪吒1》的主題是改變自我的命運,第二部則有更大野心,希望哪吒能改變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