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都區紀委監委緊盯涉企獎補資金申報、審批、撥付、使用、監管等環節,聯合有關部門深入某企業走訪摸排是否存在權錢交易、優親厚友、吃拿卡要等突出問題。(圖片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
此前,揚州市紀委監委協助市委出台《關於加強各類監督貫通協調工作的意見》,明確各監督主體之間的問題線索移送、監督信息互通、監督成果運用等工作機制。江都區紀委監委聯合市場監管局、工信局以及供銷合作總社,全面梳理近年來商標獎補資金發放審批資料、工業企業創新發展專項扶持實施意見、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托管項目指引等政策文件,並切實摸清涉企獎補資金底數。
江都區紀委監委構建“1+3+N”工作專班機制,即成立1個問題處置指揮小組,3個分別負責市場監管、工信、供銷等領域腐敗案件辦理的專案調查組,並調動多個按屬地原則摸排核查相關問題線索的鎮(園區)紀(工)委。同時,強化“室組地”聯動監督,組建15個專項調研督查組,深入轄區開展摸排調研。
此外,江都區紀委監委通過搭建涉企獎補資金精準監督模型,篩選比對相關領域內1132家獎補資金領取企業6萬餘條信息,將成立時間較短、業務夥伴相對固定、獎補資金占經營收入比重過高、同一法定代表人以不同企業名義領取獎補資金等4類問題設為預警項,迅速鎖定25家可疑企業,順藤摸瓜查明背後黨員幹部和公職人員涉嫌違紀違法行為。
精準開方——緊盯項目申報、中介機構、評審驗收,嚴查弄虛作假、利益捆綁、職責缺位問題
專項監督開展以來,江都區紀委監委共立案30餘件,移交問題線索50餘件。其中,重點查處了區工信局信息化發展科原科長馬儀剛、區供銷合作總社原主任韓大勤等一批案件。
辦案人員發現,馬儀剛掌握著涉企獎補資金的審批發放權,成為一些企業和中介機構“圍獵”的重點對象。從剛開始“維繫感情”的飯局,到入夥開公司、以介紹業務的形式入股,馬儀剛由風及腐,逐步淪陷。
企業提交申報材料時,馬儀剛不失時機暗示企業要“表示表示”;進入專家評審環節,他主動向企業提出並違規收取專家評審費,有時還虛增會務發票,讓企業買單;成功申報後,他會第一時間告知企業,有時還送去證書,看似服務上門,實則夾帶私貨,索要好處……
隨著案件的深入查辦,江都區紀委監委辦案人員總結,弄虛作假、利益捆綁、職責缺位是涉企獎補資金發放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