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15日電/據經濟日報報導,近日,關於東風汽車與長安汽車“合併重組”的消息刷屏。起因是兩家企業及相關上市公司9日同步密集發布公告,稱雙方的間接控股股東“正在與其他國資央企集團籌劃重組事項”。
東風汽車、長安汽車和一汽集團,被業界稱為三大汽車央企。每隔一段時間,輿論場上都會聽到三者“合併重組”的傳聞。此次真相究竟如何,還需要相關方新的信息披露,答案才能明朗。不過,全球汽車產業整合大潮暗流湧動,也是不爭的事實。
此前,為應對特斯拉與中國車企崛起的衝擊,本田汽車和日產汽車宣布啟動整合談判,試圖合併為全球第三大車企。雖然近日雙方表示終止合併談判,但是仍然表明,面對全球汽車產業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日本車企也在通過嘗試整合重組,尋找新的突破。考慮到日產已深陷經營困境,其與潛在第三方整合重組或許並不遙遠。
推動全球汽車產業整合大潮的主要力量是科技革命。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引發的電動化和智能化產業變革,不僅在重新定義汽車產品,也在重塑汽車市場競爭格局。令人振奮的是,在這一顛覆性進程中,中國汽車產業緊緊抓住變革戰略機遇,通過創新驅動,實現換道超車,走在了全球汽車產業技術變革的前列。包括新勢力在內的民營車企,借助插電混合技術主流化和純電車型普及化的優勢,推動國內和全球汽車市場競爭格局與趨勢劇變。目前,比亞迪和吉利已躋身全球汽車銷量前10名。預計到2030年,全球銷量前10名榜單還將出現更多中國車企的身影。
對比民營車企的突飛猛進,部分國有車企電動化和智能化轉型則顯滯後,亟待加快改革步伐。如果說,早年國有車企的市場競爭優勢更多依賴與外資品牌建立合資公司,並引進和推出頗受市場青睞的傳統燃油車型,今天這個優勢已不復存在。作為汽車行業國家隊,汽車央企通過資源整合,實現改革突破,對於落實“國有資本向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破解國有企業“新能源汽車發展不夠快”難題,既是戰略上的考量,又有現實緊迫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