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15日電/據人民網報導,這個冬天,亞冬會很熱鬧,“爾濱”很“熱辣”。
春節期間,哈爾濱累計接待遊客1215.1萬人次,同比增長20.4%。
20.4%的增長數據背後,是驅動經濟蓬勃發展的強大動力。而191.5億元的旅遊消費總額,為“冰天雪地就是金山銀山”增添了有力注腳。
近些年,從“躲雪貓冬”到“借雪生金”,冰雪旅遊逐漸成為東北特色產業,冰雪經濟火熱升級、生機勃勃。
2024年11月,《關於以冰雪運動高質量發展激發冰雪經濟活力的若干意見》印發,提出到2027年,冰雪經濟總規模達到1.2萬億元;到2030年,冰雪經濟總規模達到1.5萬億元。
發展冰雪經濟有何“冰法”?“小目標”如何達成?答案就在冰天雪地間。
“好環境,是發展冰雪旅遊的底氣。”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俞海表示,冰雪地區的生態系統獨特且脆弱,保護好冰雪地區生態環境是發展冰雪經濟的應有之義,要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發展。
“脫離冰雪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搞冰雪經濟發展無異於竭澤而漁。”俞海認為,應全面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嚴格落實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注重加強區域合作和協同發展。通過優化滑雪場、冰雪度假小鎮服務配套設施等整體布局,強化冰雪地區生態環境源頭預防,分區分類加強生態系統保護。
俞海補充,推進冰雪場地設施建設和冰雪產業運營綠色化、低碳化,最大限度降低水資源和能源消耗,推廣使用綠色能源。把綠色環保理念融入人心,推行綠色交通餐飲住宿服務,激起公眾保護生態環境、崇尚綠色的行動自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