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古村中辦起老年大學
http://www.crntt.hk   2025-02-08 14:57:47
山東省煙台市文物保護單位西河陽村“王家大院”。(圖片來源:人民網)
  中評社北京2月8日電/據人民網報導,“我要去上學了,改天再嘮。”撂下電話,挎上帆布包,劉奶奶匆匆趕往學校。

  七旬老人,為啥還要上學?原來,在山東省龍口市諸由觀鎮西河陽村,有一所老年大學。

  西河陽村建於明代洪武年間,有著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2016年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2023年,龍口市老年大學將民俗專業課堂搬進村里的“老房子”,邀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擔任教師,開設黃縣窗染花、剪紙、攝影等課程,在深入挖掘本土傳統民俗非遺文化的基礎上,打通老年教育進基層“最後一公裡”。

  “我在古村上老年大學!”——這是西河陽村附近的老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自開辦以來,這所坐落於古村的老年大學已吸引800餘名老年人報名學習,這些老年人多數為本村及周邊村村民,還有附近鄉鎮居民。近日,記者跟隨老人們走進西河陽村,體驗了三堂富有特色的課。

  一堂非遺課:指尖舞蹈喚醒童年記憶

  漫步西河陽村,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獨具膠東特色的老式民居建築,牆面由火山岩壘砌而成,屋頂黑色瓦片俯仰結合,當地人稱其為“哈瓦房”。

  “膠東民間,曾流傳有一首民謠,‘黃縣的房,栖霞的糧’,龍口市原稱黃縣,哈瓦房就是黃縣房的典型代表。”龍口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薑利春介紹,“老黃縣房是膠東人居住文明的象徵。在古村里辦公益性質的老年大學,一是為了方便鄉村老年人學習,滿足他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二是更有利於非遺課程與老房子的結合,讓老年人的學習更接地氣。”

  步入教室,笑語朗朗,一堂非遺課正在進行:一扇窗上,貼著五顔六色的窗花,有花有鳥,圖案精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