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歷屆論壇舉辦時領導、名家的“評語”和社會評價
第二屆論壇開幕式上,時任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致辭明確指出,中華文化論壇對於促進兩岸同胞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傳承民族精神、維護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中華文化在台灣深深扎根,台灣社會的習俗、信仰、價值、規則和人文風貌,無不體現出中華文化的經年浸潤和深刻塑造。中華文化論壇使人相信,深植於台灣社會的中華文化基因,不是任何人、任何力量能夠去除和磨滅的。第七屆論壇舉辦時,時任國台辦主任劉結一致辭強調,中華文化論壇為兩岸共議中華文化固本開新、共促兩岸文化交流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論壇克服困難持續舉辦,體現了兩岸文化界人士傳承弘揚中華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彰顯了中華文化強化兩岸同胞紐帶和增強民族意識的精神力量。多次出席論壇的原台灣中華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也強調,中華文化論壇是兩岸文化、學術交流的重要平台,北大多次成功主辦這個論壇,並堂堂邁過多個年份,兩岸四地優秀的學者及專家與會,交流討論中華文化的傳承、創新、認同及實踐,這樣的成果需要有心人、有志者的堅持及努力才能做到。在本屆論壇上,王在希、林中森等兩岸嘉賓指出,北大連續舉辦十屆論壇,已成為兩岸民間交流尤其是文化交流的知名品牌,深獲海內外各界的尊重與支持肯定。論壇主題鮮明,深具特色,對推動兩岸關係發展和促進祖國統一、弘揚中華文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獨特作用。
中評智庫董事長郭偉峰多次參加論壇,他以親身感受撰寫過題為“兩岸關係寒冬 中華文化論壇燃暖燈”的短文,以著名的“中評快評”形式,對中華文化論壇的基調和功能做了有力揭示和說明。他強調,近幾年兩岸關係跌入低谷,交流活動大幅萎縮,民間敵對情緒大漲;但是中華文化論壇明燈不息、光亮依舊,足以證明兩岸共議中華文化固本開新,是兩岸同胞排斥歧見、尋求共識、促進融合發展的最大動力與最好氛圍!這是任何政治手段都無法切斷和阻止的。郭偉峰特別旁聽過“兩岸藝術家專場”的討論,在仔細聆聽兩岸著名藝術家的發言後,他以敏銳的政治眼光和深厚的新聞專業背景強調,兩岸之間存在一種可以稱之為美的力量,美的力量必然是善的力量的外在體現,甚至是善的基礎。參加論壇的兩岸藝術家們一連多年在互相釋放美與善的力量,兩岸關係越緊張,這樣做就越重要,因為衹有美與善的力量,才是推進兩岸關係克難前行的不懈動力,這是來自兩岸同胞發自內心的力量。
2015年以來,中華文化論壇從第一屆到第十屆,受到文旅部、教育部和國台辦有關領導的重視和指導,並被教育部和國台辦列為兩岸交流重點項目,兩次入選兩岸十大交流新聞,一次入選兩岸關係十大新聞,兩岸交流30周年時被評為30年來兩岸交流的重要事項之一。第十屆中華文化論壇延續了往屆的成功經驗,我們設定“堅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主題,目的就是圍繞中華文化與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深化兩岸文化交流合作建言獻策、凝聚共識,為推動兩岸和平發展,促進民族復興做出積極貢獻。對此,與會專家學者以及廣大媒體都予以了高度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