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特朗普思維“美國優先”但對外關係遇到現實困境與挑戰:
一是如何削減萬億美元貿易逆差?他曾說過“字典里最好的詞就是關稅”,所以加征關稅針對所有與美經貿相關連的國家。先拿墨西哥和加拿大“開刀”徵收25%關稅,接著對中國計劃加徵10%關稅。中美是貿易大國,兩岸經貿關係密切,但“貿易戰”結局是美中及台灣地區“三輸”,包括導致美國通漲,逆差“不減反增”。
二是如何維護美國全球科技霸主地位?美國實施“芯片戰略”,首要目標銷定中國。可預料將繼續以“脫鈎斷鏈”思路,變“小院高牆”為“大院高牆”,打壓、制裁中國芯片。同時要台積電移美,已公開表明“台灣偷走了美國芯片產業”。但“中國芯”在美國的打壓中會不斷成長,而台灣將幾乎沒有討價還價的空間。
三是如何脫離涉外戰爭泥潭?美國陷入“俄烏、巴以”兩場戰爭多年,投入大量財力、物力已難自拔,“朝鮮半島”緊張局勢在他手里有過緩和,但積重難返。這三大尖銳的問題不是美單方面所能掌控或可以解決的,牽涉到中美、美俄、美朝關係,而且相互之間的聯繫,錯綜複雜。
第六,特朗普主政對兩岸關係影響及危機與挑戰有四個方面:
一是對台軍售最具挑戰性。他首任四年11次對台軍售180多億美元,2025年也不會少。軍售與美軍工複合體利益密切相關,更深層次原因有“地緣政治”“地緣經濟”“地緣軍事”的籌碼之考慮。沃爾茨聽證會仍鼓吹“要讓台成為豪豬”“要讓中國瞭解‘侵台’代價太高”。
二是提升美台官方關係。美台官方往來層級升高“不確定”,主要看中美關係如何發展和特朗普擬出“賭牌”多大。去年賴清德首次竄訪南太平洋3“友邦”,拜登劃“紅線”賴只能過境夏威夷、關島。但不排除特朗普任內打“擦邊球”挑釁,讓民進黨當局官員走進“白宮”。
三是議員竄台還會持續。美“親台反華”議員竄台撈錢、獲取政治資本嘗到“甜頭”不會停手,特朗普可能自認對其施政影響不大。美國體制“三權分治”相互制衡,國會議員竄台他管不住,也不想得罪太多人。
四是助台“國際空間”。未來四年“重頭戲”是美台勾結幻想篡改聯合國“2758號決議”。當然結局是美開“空頭支票”不可能得逞。兩岸關係緊崩,台想進CPTPP、RCEP等國際組織也不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