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仇長根:特朗普對華對台政策顯端倪
http://www.crntt.hk   2025-01-25 00:10:42
 
  第三,目前看不出特朗普拿台灣與中國“交易”也不會輕易“交易”。特朗普性格“好勝爭強,喜歡交易”,他揚言“兼並”加拿大,“吞並”格陵蘭島,“強收”巴拿馬運河,已著手“開疆拓土”。深究其原因應是,美霸權需要從外面獲取財富回報國內財團,也是他在“交易”中的“成本評估與利益算計”和“極限施壓與談判策略”,包括稱“中方控制了巴拿馬運河”。三個項目能否成功暫且不論,但可以看出特朗普是一個十足的“實用主義者”,會不會拿台灣作籌碼?1972年尼克松總統訪華中美關係“破冰”,1979年卡特主政美國“棄台”與中國建交,當時背景是“美蘇爭霸”,美需要“聯華制蘇”。但今天美國競爭對手與戰略需求與當年不一樣。“中美關係轉好,台灣會被拋棄”,島內不少人有這種看法。的確當中美實力距離縮小,兩岸實力差距拉大,中美互有戰略需求,美認識到“棋子”無用無益需另作選擇之時,出現此“四種情況”,台“棋子”變“棄子”不是不無可能。如今美“以台制華”把台當“棋子”,民進黨“倚美謀獨”巴結美充當“棋子”。“棋子”的命運終將被“邊緣化”,下場是“棄子”。

  第四,特朗普將強勢主導對華對台政策而不是“鷹派”團隊。特朗普用人首要條件是“絕對忠誠”聽命於他,首任四年他換了3個國務卿、4個國安顧問、5個國防部長,說換就換,沒有商量餘地,原因與此有關。如今國務卿魯比奧、國安顧問沃爾茨、國防部長海格塞斯等“反華親台”鷹派,過去和現在對華對台均有挑釁或不當言行,但“決策權”在特朗普手中,他們是“執行者”。日前魯比奧在聽證會上承認“過去對中措辭強硬”,表示“現在自己角色是國務卿”要有“成熟而謹慎的對話”,坦承“兩個大國能夠交流符合世界利益”。另外“知中派”新任駐華大使戴維珀杜(曾在新加坡和香港生活)和主張“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效率部長”馬斯克,不能說沒有絲毫影響力。拜登核心幕僚“亞洲沙皇”坎貝爾經講過:要與中國“謹慎共存”,“小基辛格”沙利文也講過:美中彼此要學會“大國共存”。這兩個“共存論”對特朗普政策走向也不能說一點影響沒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