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論壇現場(中評社 袁曉麥攝) |
202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提出了“一點兩地”的全新定位(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品質發展的示範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為進一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可以見得,中央繼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意志非常堅定,相關政策也在一步步實踐中變得愈加成熟。目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在進一步向縱深推進,相繼提出並推進了具有“發展引擎”作用的“橫琴方案”、“前海方案”、“南沙方案”、“河套方案”,越來越多的國際投資者和創新技術團隊對粵港澳大灣區表現出日益濃厚的興趣與意願。
我們可以清晰看到,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發展體現了國家頂層的戰略設計,貫穿了中國發展理念與全球戰略佈局的深刻考慮,有充分的戰略自信和戰略定力。與此同時,我們還要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新時代推動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戰略高度深刻認識大灣區建設的重大意義。
展望未來,粵港澳攜手打造融入國內國際雙迴圈、走出高品質發展之路、彰顯中國式現代化特質的大灣區是勢在必得,必定成功的。對此,兩岸及港澳的青年人需正確認識到國家頂層戰略設計的重大意涵,並對粵港澳大灣區的未來抱有充分信心。
二、粵港澳大灣區彰顯了制度自信。
郭至君說,眾所周知,目前世界上著名的灣區有紐約灣區、三藩市灣區和東京灣區等,這幾個灣區的規劃和建設都是在同一種社會制度、同一種體制的框架內進行。與它們相比,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法域和關稅區,流通三種貨幣,使粵港澳大灣區之間的合作既不同於國際的區域合作,也不同於國內省際區域合作,開世界未有之先例。也因此大灣區制度方面的差異比較明顯,但從五年實踐來看,她認為,這種制度性差異正是粵港澳大灣區的特色和優勢所在。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區,展現了在堅持一個國家的前提下,如何實現兩種制度的有機結合與協同發展。通過制度的靈活性和政策的協調,粵港澳大灣區能夠在經濟、法律、科創等多個領域實現融合和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