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8日電/據新華網報導,以“地球系統科學升級版”為主題的第八屆地球科學系統大會,近日在上海召開。
在大會最後一天最後一場專題報告中,89歲高齡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汪品先面對濟濟一堂的青年學者,飽含深情地說:“盧瑟福有句名言:所有的科學,要麼是物理,即探索機制當偵探;要麼是集郵,只看到現象的堆積。我從1955年開始學地質到現在整整70年,前35年做的都是集郵,後35年做的才是偵探,可惜我來不及破案了,這個任務就落在了你們身上。希望你們不要滿足於集郵,也要爭取當偵探。我們中國現在有這麼好的條件,如果有一批有志之士來做地球的偵探兵,我們就有希望在中國實現在地球科學的突破,建立中國學派。”
汪院士的精彩報告和語重心長的話語,贏得了全場經久不息的熱烈掌聲。正在與病魔艱苦纏鬥的他,專門在醫院輸過血趕過來,身上還掛著膽液引流管,極為消瘦羸弱。他告訴記者:“如果還能給我兩三年時間,我準備寫4篇關於地球系統升級版新方向的文章,現在已經發表了第一篇。在這4篇文章基礎上,我要寫一個既有大量科學引文、又能夠為大眾看得懂的、我這輩子最難的一本書,這就是《地球春秋》。”
“地球系統科學向何處去?我願做一名吹哨人”
兩年一度的地球系統科學大會,是我國地球科學界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綜合性學術研討會之一,來自全國各地的地球科學工作者匯聚一堂,研討當今最前沿的地學科研進展,以促進學科交叉,橫跨圈層、穿越時空,推動海陸結合、古今結合、生命科學與地球科學結合,以及科學與技術的結合。
第八屆地球系統科學大會共設置10大主題、84個專題,與會者達2000多人。汪品先院士最新發表在《科學通報》上的文章《地球科學向何處去?——地球春秋之一》,被印發給與會者。他號召大家廣泛討論,並設微信公眾平台接受提問。
始於20世紀80年代的全球變化研究,堪稱20世紀科學界最大的亮點之一。為了追蹤人類排放碳的去向,科學界從大氣、海洋到植被、土壤,進行了空前的大清查。研究結果一方面引發了氣候政治的國際鬥爭,另一方面也掀起了學術高潮,誕生了“地球系統科學”新領域。 |